指数缩量横盘到底在憋什么大招?
最近的市场走得让人直犯困。
上证指数在3350点附近已经墨迹了一周多,成交量从1.5万亿掉到1.1万亿,这行情跟温吞水似的,看着都着急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走势其实挺有意思的——指数没怎么跌,但个股已经稀里哗啦。
从数据上看,3月最后一周全市场超过4300只股票下跌,中证2000指数周跌幅达到3.2%,微盘股更是跌了4.5%;
但诡异的是,沪深300同期只跌了0.8%,上证50还微涨0.2%;
这分化也太明显了吧?
现在市场情绪已经冷到什么程度了?
有行情软件统计显示,3月28日的情绪指标创了年内新低,比今年1月份那波大跌时还要冷。
但有意思的是,万得全A指数3月份居然还涨了0.45%,月线二连阳的概率很大。
李大霄老师最近提了个新词叫"无量牛",说的就是当前这种状态。
不是说因为无量所以牛,而是说在这么低迷的成交量下
指数还能稳住甚至慢慢往上挪,这不就是牛市的特征之一吗?
内外资金到底在打什么算盘?
外资最近的动作挺有意思。
3月份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200亿,但主要买的都是银行、白酒这些大家伙。
内资机构呢?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对科技板块的配置比例还高达42%,但最近已经开始偷偷减仓了。
更绝的是融资余额的变化。
3月最后一周,计算机、电子行业的融资余额分别减少了2.1%和1.8%,而食品饮料、公用事业这些防御板块的融资余额却逆势增长了1.5%和1.2%;
这资金"弃高就低"的意图不要太明显。
四月决断的关键点在哪里?
下个月要重点关注几个事:一是4月2日美国的新关税政策落地,这个对出口链影响很大;
二是4月中下旬开始的一季报披露,这才是检验成色的关键时刻;
三是政策面会不会有新的动作,比如降准降息啥的。
从历史数据看,A股每年4月平均涨幅是负的,但这几年有个新规律——业绩好的股票4月份反而容易涨。
今年一季报预喜的公司已经占到披露总数的68%,这个比例比去年高了10个百分点。
市场真会迎来超级反弹吗?
现在看几个信号:
一是沪深300的市盈率只有13.2倍,处于近五年30%分位;二是两融余额还保持在1.5万亿以上,说明资金没跑;三是政策面暖风不断,证监会最近又出了支持科技企业的专项行动。
技术面看,大盘在3330-3340这个区间有强支撑,而上面3400点已经反复试探了好几次。
一旦突破这个位置,往上看到3600点也不是没可能。
但要注意的是,现在市场缺的不是钱,而是信心。
散户到底该怎么应对?
说实在的,现在这行情对散户不太友好。
题材股忽上忽下,量化资金在里面兴风作浪,追高容易被套,割肉又怕反弹。
我的建议是:控制仓位,别满仓干;多看少动,等趋势明朗;实在手痒就看看低估值的高股息品种。
最后提醒一句:4月份是业绩雷的高发期,那些炒高的题材股万一业绩不及预期,分分钟就是20cm大面。
所以千万别被短线的波动迷惑了双眼,守住本金才是王道。
写在最后:
市场永远在变,但有些规律是不变的。
现在的缩量震荡,很可能是在为下一波行情蓄势。
但具体什么时候启动,以什么方式启动,这个还真说不准。
我们能做的,就是做好准备,等风来。
还是那句话,在股市里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
声明:以上仅仅代表我个人粗浅的思考,纯属个人娱乐,不要据此操作,不作为投资建议。本文为百家号原创首发内容,严禁任何形式的搬运行为。
下一篇:最高检依法对刘满仓决定逮捕
